人类和人形机器人共跑半程马拉松——这个连科幻电影都未曾演出的场景,行将变为实际。4月13日,北京将举行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竞赛,到时将有20多家企业和高校的自研团队来到现场。
历史性的“人机半马之约”背面,有哪些中心亮点?机器人完赛将面对哪些应战?为何让人形机器人“跨界跑马”?
视觉我国图
全球首秀!“钢铁侠”迎战半程马拉松
据北京亦庄大众号音讯,3月4日,在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北京经济技能开发区(北京亦庄)发布音讯称将于4月13日举行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赛,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将同期举行,采纳人形机器人与人同步报名、一起起跑,共跑21.0975公里的立异方法办赛。
北京经开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全表明,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在起点一起鸣枪起跑,共跑同一道路,但具有独自赛道,全程选用铁马阻隔或绿化带阻隔的方法保证人机安全。
根据研判,本次赛事将机器人的关门时刻设置为3小时30分钟左右。在竞赛过程中,机器人可替换电池,也可通过替换机器人以接力方法参加全程竞赛。根据竞赛过程中完赛时刻、机器人替换次数进行归纳点评,竞赛过程中替换机器人每次罚时10分钟。李全表明,本年参赛的机器人应具有人形外观、能够完结双足行走或奔驰等动作,而非轮式结构。在操控方法方面,机器人能够是手动遥控(包含半自主),也能够是彻底自主的操控方法。参赛团队须恪守赛事规矩,包含竞赛道路以及任何特定的技能要求等,并保证机器人不会对赛道、其他参赛机器人和周边人员形成危害。一起,为打造赛事的科技气氛,赛前起跑典礼将由机器人掌管,赛后将举行机器人大秀场和互动体会等活动。
值得重视的是,本次赛事设置了冠、亚、第三名,奖金分别为5000元、4000元、3000元,还设置了完赛奖、最优耐力奖、最佳人气奖、最佳步态奖、最佳形状构思奖等系列奖项,还为人形机器人研制团队预备了丰盛奖赏。
北京,报名参加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的机器人进行了第一次实地路面测验。视觉我国图
机器人选手将面对哪些应战
多位业内人士介绍,事实上,由数千个零部件构成的人形机器人,要想在安稳状态下长时刻奔驰,仍面对不小应战。北京人形机器人立异中心CEO熊友军介绍,实在路况和试验场景有很大不同。为了完赛,机器人首要要有习惯长距离奔驰、散热技能过硬的高密度一体化关节和机器本体;其次,机器人要能高精度操控各关节和谐运动,完结奔驰、定位、动态避障等功能,检测其间心算法开发与适配才能;还有,“跑马”充沛检测机器人安稳性、可靠性和续航才能,转弯、上坡、下坡等杂乱路况,都对机器功能提出较高要求。由于工业开展还有不少技能难题有待攻关,野外杂乱的自然条件也将对机器人运转发生扰动。从现阶段看,机器人能够与人共跑,但还达不到“共赛”的条件,所以,此次赛事更像一次工业对话和机器人“大练兵”。
那么,机器人选手们预备得怎么样了呢?3月28日晚上,在北京亦庄,报名参加半马的机器人进行了第一次实地路面测验。
来参加此次测验的,是现已完结报名的6家机器人参赛队,占到了一切参赛部队的近四分之一。第一台动身的是来自北京人形机器人立异中心的天工机器人。
天工机器人身高1.8米左右,相比较于其他的人形机器人,它的步幅会大一些,提高了奔驰速度。机器人在引导员引导下,向前奔驰。
随后动身的,是来自北京昌平的松延人形机器人,身高大约1.2米左右,主要特色在于先进的关节规划和驱动体系,具有高度灵敏的运动才能,可完结快速移动、转向及杂乱动作。细巧心爱的它,跑起来很像一个小朋友。
要完结21公里的半马,基本上每个机器人都要在途中进行几回换电操作。每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保证团队进行保证,这就好像F1竞赛中,赛车要进入修理区替换轮胎是一个道理。
参加测验的一共有6支部队,每家机器人的技能特色都不相同,我们测验的内容也不相同。一些参赛机器人最高奔驰时速到达12公里。考虑到路跑对躯体冲击较大,有机器人添加缓冲设备,有的还穿上了特制跑鞋。
“能够说,人形机器人‘跑马’的实质,是人类的想象力和梦想在奔驰,这是竞赛的最大亮点。”北京经开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全说,不管效果怎么,当人形机器人冲过结尾,除了速度、名次,它所留下的脚印比奖牌更加宝贵。21公里的赛道终会跑完,但人机协同的探究不会停歇。
天工机器人进行实地测验 视觉我国图
科技为何与马拉松“跨界”
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人工智能技能深度赋能实时数据监测、3D画面捕捉、裁判执裁等,既提高了运动员练习功率,也让竞技体育变得更加公正,显示出科技赋能日子的夸姣价值。
此次人机共跑“半马”背面,正是人形机器人工业找到了与人、与体育、与马拉松的“最新交汇点”。业内人士表明,“半马”运动完结了“应战性与可及性”的完美平衡,不只参赛“门槛”友爱,并且偏重对参赛选手体能、意志力的归纳检测,终究带给人激烈的成就感。而人形机器人跑“半马”,也是垂青这些特质,期望用“半马”验证工业开展效果,推动技能更好服务于人。
人机共跑有何意义?熊友军以为:“这不仅仅简略的体育竞技,更是对技能打破、工业开展的‘极限测验’。”
有参赛机器人企业负责人告知记者,机器人“跑马”能够验证技能成熟度,推动行业标准树立,一起进一步倒逼技能立异。一方面推动高扭矩电机、柔性关节、耐磨损材料等上游零部件晋级;一方面也由于奔驰触及全身协同运动操控,促进机器人软硬件技能更高精度耦合、厂商与AI算法公司的深度协作。
这将翻开人形机器人工业开展的全新使用空间。推动产品进一步投身灾祸救援、长距离巡检,特种风险作业、智能制作等社会和出产场景,乃至走进家庭参加养老陪护等,成为人类日子帮手。跟着才能逐渐提高,人形机器人也能够成为专业跑者的陪练,直接“反哺”体育事业开展。
2025年3月14日,机器人“大壮”正在承受严重的调试和精细化练习。这款由华中科技大学陈学东院士团队与武汉格蓝若智能技能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智能机器人,预示着未来智能科技在电力、医疗等很多范畴的广泛使用远景。视觉我国图
事实上,自打春晚机器人跳舞、Deepseek出圈以来,全国多地对人工智能工业布局力度明显提高,工业政策端密布催化。
仅3月3日,深圳就出台《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能立异与工业开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深圳市加速推动人工智能终端工业开展行动计划(2025—2026年)》《深圳市有力有用支撑开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行动计划(2025—2027年)》《深圳市加速打造人工智能前锋城市行动计划(2025—2026年)》等4个文件。同日晚间,我国政府网微信大众号发布视频《机器人群侠传》,全方位展现了我国在机器人范畴的前沿效果。随后,这条视频在网上刷屏,引发商场热议。
再往前推几日,《北京具身智能科技立异与工业培养行动计划(2025—2027年)》也正式发布,其间提出要培养千亿级工业集群,营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具身智能工业生态。
在各种场合出镜率越来越高、工业政策更加密布之际,多家企业与组织猜测,2025年将迎来人形机器人规模化量产的要害拐点。
材料来历:新华社、央视新闻、北京亦庄微信大众号、每日经济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