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红宝石的黄金面具
▲重达7吨的龙门石窟“宝冠佛”
近来,文明的交融“驼铃动静——丝绸之路艺术大展”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幕。
此次展览联合了海内外60余家博物馆、文明艺术组织、学术团体等,在6000平方米的展厅空间展出了500余件组著作,其间包含来自10余个省市自治区、35座城市的400余件组一二三级文物,展现丝绸之路上光辉灿烂的艺术成果。
寒假必看大展
丝路国宝团体来京“出差”
作为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文明系列大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展览聚集于文明的交融。大展以“序”、“大地”、“人世”、“天空”、“艺术长久”五个华章来叙述丝绸之路充足的艺术样貌。序篇论述北京民生美术馆从艺术的视角来出现丝绸之路所出现的人类文明。
“‘丝绸之路’是交易之路,更是艺术之路、文明之路。马蹄阵阵,驼铃动静,多种文明、文明在丝绸之路磕碰,艺术以多种方法在丝路沿途传达,成长演化。”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李峰说。为策划本次大展,策展团队西赴边境、东临大海,到过15个省市自治区、35座城市,行程10万里,洽谈百余家文博组织,调查万件文物。终究出现的著作,多件归于初次赴京展出,如和田博物馆的木雕柱、西安市文物维护考古研究院的石刻线画山水画石椁及拓片、青海省博物馆的鎏金西方神祇人物连珠饰银腰带、龙门石窟的宝冠如来佛坐像等。
如此多的丝路文物团体“来京出差”也属初次,有些著作出于维护文物的视点只能展出3个月,成为2024年寒假北京最值得打卡的展览之一。
展览名作荟萃
6000平方米展览500余组件著作
作为史上规划最大的丝绸之路艺术展,“驼铃动静——丝绸之路艺术大展”首要出现陆上丝绸之路东段,从洛阳、长安到新疆这一区域的艺术。该展以6000平方米超大暂时展览来出现丝绸之路东段从洛阳、长安到喀什、和田地区的500余组件著作。展品包含来自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河南、北京、天津等10余个省市自治区、35座城市的400余组件一二三级文物,许多著作归于初次揭露展出。
展览从艺术的视角,经过绘画、雕塑、造像、器物等什物,并辅以声响、印象、多媒体等,多个视点来立体出现丝路艺术的生机。展览名作荟萃,距今约4000年的新疆小河墓地毡帽质朴奥秘;战国至南北朝时期的黄金面具镶嵌着豪华的红宝石;龙门石窟擂鼓台南洞初唐“宝冠佛”重达7吨,宏雄绚丽;龙门看经寺浮雕罗汉像不只被收入美术史教科书,被盗海外终回归的阅历更是充溢传奇;赶路的“干饭人”胡人吃饼骑驼俑描绘着千年前生意人的日子艰苦。
一秒“穿越”丝路
唐朝“小孩哥”写作业发牢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件国家一级文物,来自唐代12岁“小孩哥”卜天寿同学誊写的《论语》。该件文物名为《景龙四年卜天寿写论语郑玄注》,全长536厘米,除了《论语》作业,他还藏了两首打油诗,他写道:“他道侧书易,我道侧书难。侧书还侧读,还须侧眼看。”过了一瞬间,在誊写即将结束时,卜天寿又有了心得,写道:“写书今天了,先生莫咸(嫌)池(迟)。明朝是贾(假)日,早放学生归。”意思是“恳求先生早放学,回家是孩子最逼真的期盼”。仔细看还能看到“错别字”,这件著作充溢了童趣,面临“作业”,古今小朋友都可以“共情”。
大展还特别联合哈佛大学推出《永宁绝响》多媒体特别项目;联合青海四大古寺之首、700年前史夏琼寺一起推出《坛城沙画》特别项目;联合日本闻名学府、近400年前史龙谷大学一起推出柏孜克里克第15窟特别项目。一起,龟兹研究院初次复刻克孜尔石窟第8窟、全新出现第38窟,观众走进“一比一复原”的洞窟之中,一秒“穿越”到丝路。
据悉,展览已于近来正式对大众敞开,展期继续至7月13日。
文/本报记者王磊
(北京青年报)
据央视新闻音讯,8月28日,河南洛阳马先生和朋友在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下流垂钓时,在河滨捡到一个石制佛头,现在,佛头现已交给警方。当事人马先生介绍,捡到佛头的当地间隔龙门石窟直线间隔仅有一公里。佛头是石头...
近来,河南洛阳的马先生和朋友在龙门石窟邻近的伊河下流垂钓时,捡到了一尊石制佛头,三人置疑其为文物,当即报警。随后,佛头被送往龙门石窟研讨院。8月30日正午,据顶端新闻报导,龙门石窟研讨院党委书记余杰表...
据新闻晨报,5月4日,一名外地游客观赏洛阳龙门石窟景区内的卢舍那大佛时,因惊叹美景下巴脱臼,冲上热搜。网传视频显现,一名游客微张着嘴,手扶着下巴。景区内播放着一则寻医播送,“请景区内是骨科医师的游客,...